【廉洁故事】一碗剩饭的“家规”

[ 来源:舒城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宋立华   发布时间:2025-11-17 09:50   阅读量: 87    ]

暮色四合,庙冲村被炊烟轻柔地裹上一层暖纱。村部食堂的灯光刚熄,冯书记便轻轻打开饭盒,将剩下的半碗米饭和几块青菜仔细盖好,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

自从母亲离世,年逾八旬的老父亲独自守着那间老屋,行动愈发迟缓。冯书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忙完村部的工作,他都会顺路把这份剩饭带回家。在他心里,这虽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却能让父亲免去生火做饭的辛劳,吃上一口热乎的饭菜。

这天,冯书记像往常一样,带着剩饭匆匆赶回家。刚跨进门槛,正坐在桌前的老父亲便抬起头,目光如炬,将饭盒推了回来,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疙瘩,声音虽带着几分苍老,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以后别从村部带饭了”。

冯书记愣了一下,赶忙解释:“爸,这是剩饭,扔了多浪费啊……”

“浪费也不能拿!”冯父猛地打断他,枯瘦如柴的手指重重地敲了敲桌子,那声音,仿佛敲在冯书记的心上,“你是村支书,不是普通村民,村部的一粥一饭,哪怕是一粒米、一片菜叶,那都是集体的东西,得有规矩!你天天往家带,别人看见了会怎么想?会不会说你占公家便宜?咱冯家祖祖辈辈都是老实本分的人,没让人戳过脊梁骨,你可不能坏了咱家的名声!”

冯书记的脸“唰”地一下红到了耳根。他的脑海中瞬间闪过许多画面:前几天村里修水渠,有村民偷偷往家运水泥,被他当场逮个正着,他毫不留情地批评了那人;开党员会时,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强调“干部要带头守纪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如今,自己却在“一碗剩饭”这件小事上犯了糊涂。

“爸,我错了......”冯书记的声音有些发涩,他把饭盒轻轻放在桌上,眼神里满是愧疚,“明天我就早点下班,回家给您做饭。”

老人这才舒展了眉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语重心长地说:“这才对。你要是忙,我就自己煮点粥。记住,当了书记,更要在‘小事’上站得直。群众的眼睛亮着呢,你的一举一动,都像村里的‘风向标’,大家都在看着呢。”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冯书记就轻手轻脚地起了床。他走进厨房,熟练地淘米、煮粥,又炒了个简单的青菜。看着父亲吃得津津有味,他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在当天的村部两委会上,冯书记主动提起了这件事。他笑着,眼神里透着真诚和自省:“昨天我爸给我上了堂生动的‘纪律课’——党员干部的作风,就藏在一碗剩饭里。咱们可得时刻警醒着,别在小事上栽了跟头。”

从那以后,村部食堂再也见不到冯书记带剩饭的身影。每天清晨,他都会提前半小时起床,为父亲精心准备好早饭;晚上下班后,又匆匆赶回家,系上围裙,在厨房里忙碌起来。虽然比以前麻烦了不少,但他的心里却格外踏实,仿佛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

有人打趣他:“冯书记,咋不省点事带剩饭了?”

他总是笑着,眼神坚定而明亮:“我家有‘家规’——公家的便宜,一分也不能占。这‘家规’,得守一辈子!”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