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能力之刃捍卫纪法尊严

[ 来源:舒城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陈永存   发布时间:2025-10-20 17:05   阅读量: 214    ]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句朴素而深刻的箴言,凝聚着对纪检监察干部职责使命的深刻体认。它不仅指向纪律的坚壁清野、作风的清正廉洁,更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纵深推进的当下,凸显出“能力硬”这一至关重要的维度。纪检监察干部若缺乏与之匹配的能力素养,即便纪律严明、作风端正,亦难以在错综复杂的反腐败战场上克敌制胜。能力的淬炼,已成为锻造纪检监察铁军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能力的硬度,首先体现为政治能力与专业素养的深度融合。纪检监察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专业工作,既要具备“从政治上看”的慧眼,又要掌握“从纪律上办”的硬功。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是穿透迷雾、把握方向的罗盘;而谈话突破、证据固定、案件审理等专业能力,则是攻坚克难、精准执纪执法的利器。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面对手段日益隐蔽化、智能化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若仅有政治觉悟而缺乏专业锐器,便如同手持钝刀砍坚木,虽费尽气力,却难中要害。唯有将政治智慧转化为办案策略,以专业能力践行政治要求,方能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能力的硬度,更在于创新思维与科技赋能的交相辉映。当今时代,数字化浪潮奔涌,腐败形态亦在不断变异迭代翻新。传统办案模式面临时空限制、信息壁垒等挑战,亟需以创新思维开辟新路径,以科技手段锻造新引擎。从大数据筛查中发现蛛丝马迹,从电子取证中锁定关键证据,从信息化监督平台中实现动态预警,这些已成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常态。能力的“硬”,不仅在于熟练运用既有工具,更在于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善于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监督执纪的“火眼金睛”和“智慧大脑”。这种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是打破腐败分子“躲进青纱帐”幻想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从“有力”走向“有效”的关键一跃。

 能力的硬度,最终落脚于群众工作与法治思维的相辅相成。纪检监察工作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否倾听群众呼声、读懂群众期待、运用群众语言、解决群众关切,是检验能力成色的试金石。同时,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履行职责的基本遵循。从线索处置到立案审查调查,从措施使用到审理定性,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于法有据、程序正当。这种扎根人民的情怀与恪守法治的精神相结合的能力,既能让监督执纪执法充满温度,又能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它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不仅是纪律的捍卫者,更是法治的践行者和群众利益的守护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之“硬”,非与生俱来,亦非一劳永逸,它源于持续不懈的理论学习、千锤百炼的实践磨砺和严肃认真的自我革命。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将每一个案件作为提升能力的熔炉,将每一次监督作为检验能力的考场,方能不断克服“本领恐慌”,练就担当的铁肩膀、成事的真功夫。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每一位纪检监察干部都成为纪律、作风、能力全面过硬的“打铁人”,我们便能锻造出一支让党放心、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铁军。这支队伍以其无与伦比的纯洁性与战斗力,必将为海晏河清、朗朗乾坤的政治生态提供最坚实的保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下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篇章。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