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安三万里》一部由诗组成的电影,用168分钟的片长,不仅完整展现了李白的一生,也呈现了大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长安三万里》所渲染出的大唐盛世,重在气韵,是一种奋发进取、风流恣肆、海纳百川的英豪之气。恰逢学习党的纪检监察史,细细回味,纪检监察干部也应从中汲取力量,以“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的坚定理想信念、“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无畏担当精神、“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的淡泊名利心态奋勇前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安三万里”。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政治上的严重打击,并未冷却诗人那颗热切的忧国忧民之心。他也曾悲怆的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但终究挣脱负面精神的羁绊,从苦闷和彷徨中振作起来,唱出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能乘长风破万里浪,达到理想彼岸。从苏区出台的第一个反腐败法令,到毛主席坚决打响新中国“反腐第一枪”,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的掷地有声,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中,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相伴相随、交相辉映,党的初心使命、纪检监察机关的初心使命,一以贯之,从未改变。理想信念是年轻干部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首要前提,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史和纪检监察史,就是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明确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对党绝对忠诚的纪检监察卫士。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仕途上、生活中的多次碰壁,反而激励丰满了李白慷慨悲歌的精神生活。得意时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落时低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经过现实的打磨之后,诗人更滋生出反对腐朽权贵,渴望建功立业的进步政治理想。首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杨匏安在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前写下绝笔诗“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即使遭受酷刑也在所不惜、九死不悔。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史和纪检监察史,就是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凝聚力量,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增强斗争意识、提升斗争本领,敢于担当、负重前行,只争朝夕、披星戴月,奋力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悠悠人世莫不如此,一时荣华实在不足珍惜,李白告诫世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只是匆匆而过,给予的价值不过是那浮华的一瞬间,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越要珍惜与活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默默无闻的人”,张老用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坚守。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党史和纪检监察史,就是要用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砥砺品格,深刻领悟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胸怀境界,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严肃查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千百年过去,物是人非,但只要诗还在,书还在,中国人的精神,就会一直在。同样的,走在新的赶考之路,站在第二个百年的新起点,纪检监察干部要用好百年党史和党的纪检监察史这本“生动教材”,坚持在学习中领悟百年奋斗经验,汲取强根铸魂力量,让“信仰之花”“实干之花”“奉献之花”香远益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新的百年奋斗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