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巡察思考—我县粮食安全现状与对策

[ 来源:舒城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派驻发改委纪检监察组   发布时间:2022-06-14 16:42   阅读量: 9496    ]


 2022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就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作出深刻阐述,强调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国之大者,是事关全局、事关根本、事关长远、事关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的战略定位,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历史眼光,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的坚定决心。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有关论述、指示批示精神的学习,研究分析2021年下半年全市开展的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察情况,结合我县粮食安全的实际调研,现就全县粮食安全的现状和下一步对策措施,浅谈几点肤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当前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用地、人才的需求将不可避免地对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的冲击。2021年市委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察反馈的问题,也反映了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经营能力弱、管理方式落后的现状,这些因素都制约着我县粮食安全工作的有效落实。  

 1.城市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矛盾。我县是合肥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等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县经济开发区城关园区和杭埠园区先后引进多个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量较大。随着物流运输车辆、私家车辆的增多,道路建设明显加强,增加了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七普”数据显示,我县城镇化率已达46%,农村大量人口离开乡村,给城区发展带来住房、入学、医疗、就业等多重压力,还必须要快速加以解决。虽然采取了节约集约用地、土地“增减挂”等措施,但对耕地保护、粮食生产仍形成较大压力。

 2、比较效益与种植意愿之间存在矛盾。从种植亩均收益看,据走访了解,粮食、蔬菜、水果的亩均纯收益,分别为100—200元/亩、1000—1500元/亩、10000—20000元/亩,粮食种植存在着非常明显的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非粮化种植现象突出。从农户粮食储备看,极少数农户只保留家庭当年基本口粮,多余的粮食用于畜禽养殖、出售等;大部分农户已没有粮食储存习惯,要吃粮就到市场上购买成品粮;外出务工人员、无劳动能力的人员,家中不同程度存在“荒田”现象,这些问题对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农业从业人员看,我县农业从业人员减少明显。从我县“七普”与“六普”比较,常住人口数据中0—59岁的比重下降了6.63%,少了4.6万多人,这些人已基本脱离了粮食生产。从粮食生产数量上看,2019年我县谷物生产面积62261公顷,产量360234吨;2020年生产面积62451公顷,产量357365,生产面积增加0.3%,产量却下降0.8%,总产、单产双下降。1986年人均粮食产量803斤,2020年只有720斤,下降了10%。这与现在粮食复种指数下跌有关,现在农民只种一季粮食。通过调查大农户也证实了这一点,流转的土地绝大部分只种一季。

 3.规模生产与成本攀升之间存在矛盾。城市资本到农村从事粮食生产难度大,粮食规模化种植不足。2015年粮食系统开展了一次实地大走访活动,全县土地规模经营146户,经营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仅有58户;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192家,省级22家;普遍反映土地租金较高,加之农资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成本上升较快,规模经营效益难以体现。通过近期走访种粮大户,2020年前种植规模达到2000亩的能够赚钱,有规模效益;种植规模在200亩以下的农户,也能够赚取一定利润,因为基本不雇佣劳动力;其他种粮大户利润渠道来源于附带的养殖业、农技服务、产后服务等农业生产相关产业和服务,如大量流转户投资粮食烘干机,冀望通过增值服务获利。

 4、粮食品质不高与粮食高品质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受气候、土壤、种子等因素影响,我县粮食在质量、口感等方面较东北及江苏、河南省等地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我县城镇居民食用外市县大米和河南小麦粉较多,食用本地产的粮食少,本地粮食加工企业成品粮多销往外省山区。我县市场上合法流通的水稻种子超过100种,品质多而杂,给粮食储备和加工带来难题,造成后期加工损耗较大,成品粮食品质也无法保证。

 5、加大财政投入与地方财力不足之间存在矛盾。粮食种植存在比较效益差的问题,客观上需要各级财政加大对粮食种植保护补偿力度,且在投入的精准、产量、效益上还需严格挂钩。粮食储备具有公益性,国有粮油企业盈利能力低,需要地方财政加大对粮油储存、轮换费用投入。而我县地方财力有限,且种粮、储粮涉及面大,基本农田标准化建设任务重,财政投入引导作用仍需进一步增强。

 6、粮企改革滞后与现代企业管理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县县级国有粮食经营性企业仅有1家,民营企业39家。2008年粮食系统破产改制后,尚有不承担储备任务的41个库点,分散在乡镇,靠出租房屋所获资金,维持管理、维修所需经费,管理不便,年久失修,已不能发挥收储库点作用。国有粮食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人员队伍年龄老化、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问题突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经历多轮改革,监管职责有所弱化,如在粮食安全统筹谋划、工作力量、涉粮监督执法、行政事业企业管理体系、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党组织建设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意识增强和要求提高,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对粮油储存管理在数量、质量、财经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客观上要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对粮食购销领域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对于民营粮食企业近十年间萎缩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企业也只有三分之一正常经营。

 二、加强粮食安全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压实责任。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的责任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以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为抓手,加强粮食安全领导力量,全面落实党政同责要求,确保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高标准农田、保障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质量、落实粮食储备为着手,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

 2、健全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贯彻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强化耕地保护为核心,以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建设用地为目标,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维护粮食安全、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舒城构筑坚实的资源基础。修订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度、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保护动态巡查制度和占用耕地论证、听证及公告制度,用制度建设推动构建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建设用地报批审查,不符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占用条件不办理审批,对破坏耕地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3、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户、粮食生产大户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国内社会资本投资粮食生产。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建设集粮食生产、观光、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粮食产业示范企业。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强与安徽农大、省市农科所等院所的合作,为院所提供科研实验基地,把院所的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粮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品质,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4、加大粮油产业财政投入。加快建立健全“两区”种粮补偿长效机制,加大对粮食规模经营主体政策扶持和种粮保护补偿力度,确保多种粮、种好粮。落实好地方粮食储备计划任务,通过财政兜底、金融支持等手段,确保县级储备落实到位。逐步实现储备粮油轮换实行承储企业保管与政府轮换分开政策,由承储企业负责保管储备粮油,政府给予保管费补贴。逐步提高财政对粮油轮换费用补贴。加强现代储粮技术和监管科技建设财政投入,加强储粮法制化建设,确保储粮安全,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

 5、深化涉粮领域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优化资源,整合力量,加快现代企业发展步伐,保障“国储”任务的落实。稳步解决粮食系统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资源资产、人员安置问题。继续深化涉粮系统改革,厘清行政事业企业职能职责。加强粮食监管力量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对粮食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震慑效应。(驻县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