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要走出“内卷化”状态

[ 来源:舒城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王艳   发布时间:2021-04-20 13:51   阅读量: 15176    ]

最近,“内卷”一词频频登上热搜,引起网友们的广泛讨论,其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通俗来讲,就是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就会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现在更多的是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毫无疑问,无论是相对于个体而言,还是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内卷更多地表达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

在基层工作中,也不乏内卷化现象的存在。比如对待上级下达的检查和考核任务时,一些基层干部更多的是注重解决浮于表面的问题,以急于应付当前的检查为目的,而不是先从源头深挖细思问题之后再去好好解决,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只会积重难返。再比如面对上级布置的工作,有时候“层层推进”逐渐就演化成了“层层加码”,这就容易导致基层负担不断加重,工作目标脱离实际,容易出现造假、糊弄等现象。

那么在基层的日常工作中,各级干部自身该如何做才能有效避免“内卷化”?

首先,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在平时的工作中一定要秉承着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原则,一切工作都要以从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决不能只为了追求搞好个人政绩和树立个人形象,而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不因内卷而盲目攀比,从实际出发去谋划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措施。

其次,要树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深刻指出的,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只有保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精气神,才能有所作为。在日常工作中要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敢于自我挑战,勇于克服困难,把工作做细做好,把责任压紧压实,从源头克服内卷化的思想腐蚀。

再者,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程序的法治化与科学化。在事务处理过程中,既要坚持正确原则和导向,也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在工作中不因内卷而偏离导向,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方法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兼顾法治性和科学性。

最后,要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思想和业务水平。通过开展廉政党课、警示教育、党史学习等一系列内容,增强基层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其自觉树立不盲目攀比、不脱离实际、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通过学习对内卷化有客观清楚的认知,才能及时有效的在工作中避免内卷化。

“内卷”渗透在各行各业中,而存在于公权力运行中的“内卷”现象,尤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重视。从干部自身做起,避免内卷化,既能提高日常工作效率,也能有效提高公信力,使基层治理尽快走上法治化和民主化的轨道。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