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层干部是主力军,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再加上疫情防控,基层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进一步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大基层干部的关怀与厚爱。
“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反弹回潮,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着力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完善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坚持以上率下狠抓工作落实”,《通知》中的每一项内容都密切关系到基层减负的重点。如果形式主义问题不能持续解决,消耗的将是基层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影响的是为基层群众服务的热情。
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为基层减负,关键要把思想上的“结”打通。《通知》把持续筑牢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放在首位,抓住了根本和关键,深刻总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教训,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始终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绝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
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坚持从讲政治高度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抓起改起,深入查找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存在的政治偏差,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特别是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等突出问题。只有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带头执行,以上率下,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才具有更强的执行力。
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关键是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治理体系改革创新,研究制定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文件,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总结一些地方的新鲜经验,进一步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快制定赋权清单,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放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同时也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要打破开展工作的传统路径依赖,切实把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到现代、科学、法治的轨道上来。
《通知》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狠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树立了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实干导向。为基层减负不仅仅是“卸包袱”,关键还要重新厘清基层责、权、利的关系,让基层干部回归主责主业,有更多时间服务群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