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院系统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司法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司法领域的体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必然导致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更高,使人民法院履职的标准更严、力度更大、空间更广、风险也更高,人民法院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面临着更多新的任务和挑战。
人民法院90%左右的案件在基层。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人民法庭与人民群众接触最为直接、联系最为紧密。推进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工作,就是要从群众希望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不断提升基层审判工作水平和公信力。因此,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持续打造让党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法院队伍,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推进基层法院“双提升”工作的根本所在。从派驻监督角度看,以舒城县法院为例,谈基层法院开展“双提升”工作要念好“八字诀”:
一是廉。随着人们对司法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法院案件呈“井喷式”增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下矛盾纠纷化解难度也日益加大。法院干警往往处于各种对立冲突的风口浪尖,工作的强度、难度加大,廉政风险也不断增大,廉不廉就成了影响司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的第一指数、敏感指数。一般来说,1件普通案件会涉及几个家庭利益,1起影响大的案件会引起当地的普遍关注。舒城县法院一年办理约1.2万件案件,在当前社会中,社会监督犹如“穹顶之下”的一张大网,使司法不作为、乱作为无以遁形。因此,法院干警时刻谨记高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习惯在“镜头”下司法,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二是公。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法官办错案,既有能力因素,也有操守问题。为此,六安市中院出台了《对审判执行工作实行“一案双查”的规定》,严格执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既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也追究分管领导责任,兑现评先一票否决。此外,“要突出重点、精准有力,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部门和行业的监督。”承办“三重一大”事项的部门和个人,要处以公心、处事公正、处置公平,不得搞变通、挟“私货”、藏“猫腻”,既要程序规范,又要阳光操作、跟踪问效、监管到位。
三是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身在基层,基层法院在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要以风清气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就要发挥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头雁效应”,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确保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地落实落细;就要严格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坚决摒弃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就要重视群众的口碑,培养自己的为民情怀,善于从当事人的角度、从基层的角度衡量和评判自身服务的优劣,防止和克服诉讼服务中的衙门习气,与基层接触中的颐指气使,与代表、委员联络中的蜻蜓点水乱象。
四是责。人民法院作为法治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保障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的神圣职责,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必须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政治要求,践行初心使命。一要突出审判工作中心。聚焦审判执行主业主责,始终把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扭住不放,在扫黑除恶、执行攻坚、矛盾化解、基层治理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二要把握队伍建设根本。加快推进法院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一心为民、公正廉洁的基层队伍,真正把法院工作当作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追求卓越,而不是当成纯粹谋生的“职业”得过且过,更不能当成无关紧要的“副业”敷衍塞责。三要强化科技装备保障。以贯彻落实“五五改革纲要”和《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19-2023)》为契机,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大力提升诉讼服务信息化、审判执行智能化、司法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五是联。加强与乡镇、县直单位的横向联系。基层工作要接地气,要学会与基层打交道,尊重基层、服务基层、赢得基层,以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主心骨、领头羊、代言人、宣传员作用,这也是贯彻落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的必然要求。一要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联系乡镇的“桥头堡”作用。人民法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小“法院”、“基层的基层”、服务群众的“窗口”,在方便群众诉讼、化解矛盾纠纷、参与基层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法院党组形象和法院队伍素质在一个地方的直观反映。一个法庭就是一面旗帜,法庭工作人员人人都是护旗手。日常工作中,要处处体现文明规范,时时传递正能量,人人(包括聘用、外派人员)维护法院形象。当然,作为副科级建制的人民法庭不能按一个办案组的力量配置,要考虑日常行政工作量和一庭一支部的设置来配齐配强力量。二要实行院领导联系片区、内设机构联系乡镇制度。目前5个法庭辖12个乡镇,约占县域3/4版图,下余9个乡镇1个开发区可分成3个片区,实行院领导分管人民法庭、联系片区、内设机构联系乡镇制度。负责加强人民法庭工作领导、脱贫攻坚、代表委员联络、“法律六进”、“四送一服”、“双提升”等工作,形成“双提升”、基层治理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日常工作可与扶贫、主题党日、主题教育等有机结合,这样既不冲淡主业,又不使主题活动泛化,还可促进“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之“改进调查研究”工作任务的完成,扩大机关党建工作的影响。
六是管。加强法院工作人员管理。现在法院工作人员除主体在编之外,有聘用的、有外包的(保洁、保安、送达、法官助理)、有拍卖机构等外单位进驻的等等,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对外,他们都是法院工作人员,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直观反映着法院的纪律作风,关乎法院形象和群众满意度;对内,他们分散在各部门,与在职人员深度融合,对大家的监督无处不在。如不加强管理,就容易出现或因炫耀在社会上口无遮拦而失泄密,或因“人熟”而充当诉讼掮客,或因达不到自己预期而抹黑“内情”泄私愤。因此,分类制定体制外人员从业规范,加强体制外人员管理显得十分必要而紧迫。
七是察。审务督察是各级人民法院对本院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行使职权、遵章守纪、改进作风等情况开展实地检查,并对正在发生的违法违规和其他侵害人民群众利益、损害人民法院形象的行为进行现场查纠的内部监督方式。旨在加强人民法院的纪律作风建设,完善人民法院的制度执行保障机制,促进各级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严格、公正、廉洁、文明执法。一要贯彻落实《人民法院审务督察工作暂行规定》,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的政治高度,来充分认识审务督察工作的重要意义,拉高工作标准、降低职业风险,强化作风建设、严格自我约束。二要严格执行《人民法院审务督察工作指引》,对审判执行业务与日常管理中易发多发问题的各个环节加强督察,坚持抓早抓小,不能养痛遗患。三要加大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坚持院领导带班“一周一察”、重大事项“一事一察”。督察中发现部门存在管理松弛、作风涣散等问题时,或发现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存在尚未构成违纪的违规行为时,应当提出限期纠正的建议和要求;督察中发现具有典型性或者普遍性的问题,应及时向院党组汇报,提出整改建议,督促整改落实,并采取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纳入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考评内容。
八是宣。宣传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政治机关、司法机关,要“出活”靠主业、要“出彩”靠喉舌,两者相得益彰。要讲好法院故事、传播好法院声音,让法院好故事、好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把握好宣传的“时度效”。
时就是时效。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宣传同样要求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抢占先机,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如在今年初疫情防控期间,实时采集并上传舒城县法院干警小区值守图片300多张,发布《“四抓四不”战“疫”情——舒城县人民法院疫情防控侧记》《疫情之下的派驻监督》等报道6篇,一周内最多点击就超过4000次,反响很好。
度就是尺度。宣传要凭借情理、法理、论理对事物进行是非、善恶、美丑评断,得出符合情理、法理、逻辑的结论。这样的结论简单而不复杂,朴素而不华丽,有力而不虚浮,自然最容易被人接受。如舒城县法院某执行干警,执行中遭围攻胳膊拉伤打着绷带不下火线;某刑庭女干警,扫黑除恶加班加点为不受影响,托人把孩子送到超市看书到晚上9点关门再接回;某信访办干警,为接回背着老母去闹访的一对母子,途中差点被踹出车外造成事故,但他不与信访人计较,坚持带案下访多方奔走,终于使上访十几年、每年地方政府都要花费十几万元的缠访得以平息。在我们身边,很多老法官,平常潜心办案任劳任怨,疫期主动请缨到小区值守,称“尽量不让年轻人上,免得家长们担心,我们自己多注意点就行!”……类似事例举不胜举,细微之处见忠诚,平凡之事显担当。
效就是效果。宣传光说理不行,也不能自说自话,必须以最能让群众接受的方式,走进群众中间,交群众心、解群众惑、说群众话,让群众爱听、爱看、爱传,入脑、入心、入行,产生广泛影响,达到满意效果。实际工作中,一要把握受众与载体。注重面向寻常百姓的身边媒体、面向机关单位的经验交流,面向领导机关的信息专报。二要把握重点与内容。在社会上的新闻报道方面,为提振队伍声誉,要加强身边先进、勤廉先锋的报道;为提振业务声誉,要加强扫黑除恶、破解执行难、多元化解矛盾等的报道;为提振服务声誉,要加强扶贫攻坚、便民服务举措、参与基层治理的报道。在系统内的品牌打造方面,要加强创新性、特色性、经验性工作的宣传报道,助推创新工作特色化、特色工作课题化、经验模式专业化,在全市、全省法院系统打响1-2个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根据舒城县法院实际,以“创旗争星”为坚实基础的党建工作(第一品牌)、以多元化解为坚实基础的诉调对接(潜力品牌)、以派出人民法庭软硬件设施及便民服务为坚实基础的基层基础建设(时新品牌),最能做大做亮,有待专业“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