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蒿子粑粑

[ 来源:舒城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惠梅林   发布时间:2020-04-02 09:07   阅读量: 69349    ]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先人对蒿子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至《诗经》,蒿子名叫蒿草,属草本植物,叶面呈绿色,叶底微白带绒毛,春日生长在路旁、沟边、旷野。将新鲜的蒿子与面混合在一起做成食物,是我们六安家喻户晓的一道美味。

每逢三月三,必吃蒿子粑粑,现摘的蒿子最是新鲜味美,母亲一早就挎着竹篮子,活跃在田间地头,那带着露珠的蒿子尖,嫩嫩的,被母亲全部收进了篮子底,“别看一篮子,待会一过水,就没有多少了”母亲笑道,顺手掐了几根蒜叶子,“放点蒜叶,更香”。“好香,好香,外婆,待会做粑粑给宝贝吃”家里的小儿在一旁欢呼着,还不忘用手去扑油菜上面的蝴蝶,发出咯咯咯的笑声。

不一会儿,我们带着满满一篮子的蒿子从田野归来,母亲拍了拍身上沾着的油菜花粉,捋了捋被露水打湿的头发,又开始在厨房忙活了,贪吃的小儿忙不迭从篮子里面牵出一撮蒿子尖,凑到鼻子底下闻了闻,学大人深吸一口气“好香”,全然不顾露珠溅到他的脸上,然后欢天喜地拿去给大人看了。

现在厨房就是母亲的天地了,新鲜的蒿子用井水细细地洗了一遍,捞起来晾干,我则往大锅下面丢柴火,准备烧水了,乘着这个空档,母亲拿出一块腊肉,切成小小的丁,层次分明的腊肉丁、蒜叶和姜末一起大火炒,炒的香气四溢盛出来放在碗里备用,水沸了,母亲将蒿子放进去汆烫,用筷子来回拨动,时候差不多了,迅速捞起来过凉水,再挤干水分,去除里面大量的墨绿色汁水和细毛,用刀细细切碎,放进透明碗里面,此时,蒿子的香味已经出来了,清香扑鼻,母亲顺势往透明碗里面倒入糯米粉,又浇上一层盐,来回搅拌,均匀后加入备用的腊肉丁馅,把面团放在砧板上面来回搓揉,这是最费力气的,母亲的手是灵活的,像打太极拳一样游走在面团上,最后把手打湿,取适量面团搓圆,双手一按压扁,放在一旁的竹盘子上面,我则把锅预热,小儿也闲不住,端起了小竹凳,挤在我身旁,时不时往里面丢一根树叶子,一脸笑意歪着脑袋望着我,小脸儿被火映得通红。

锅已预热好,母亲将蒿子粑粑贴入锅中,少油小火慢慢煎熟,来回翻动,待至两面金黄,香气四溢就可以出锅了,咬一口,外焦里嫩,蒿子的清香混合着腊肉的浓香,仿佛在舌尖上跳舞,久久回味着,一旁的小儿早已等不及了,拿起他的小碗在旁边等候多时,听到可以开吃了的号令,他将小碗举得老高,踮着脚尖儿,嘴里念叨着:“宝贝吃,宝贝吃。”引得大家伙哄堂大笑。

据说,吃了农历三月三的蒿子粑粑,进山劳作,出门办事,就不会遭遇蛇咬伤,而且一路平安,凡事吉祥,还传说这天吃的蒿子粑粑可以“巴魂”,祝愿健康长寿,不为邪恶所侵,蒿子粑粑不仅是我们安徽六安一带的美食,更是承载着鲜为人知的千古文化信息,好的文化传承在我们这代人身上,不能丢。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