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缺英雄

[ 来源:舒城县纪检监察网   作者:县纪委监委派驻县法院纪检组王涛   发布时间:2019-11-07 16:43   阅读量: 10968    ]

中国人的英雄情结总是在乱世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世人皆传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李广,还是壮志豪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无论是慷慨悲壮“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还是精忠报国“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岳武穆……这些崛起于乱世之中,成就于危难之际的英雄们总被飘零乱世中的百姓们寄予厚望。而当太平来临,生活稳定之后,似乎就再难有英雄出现。于是人们感慨“时势造英雄”,满腔抱负的“有志之士”们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事实真的如此吗?中国共产党重新定义了英雄:挺身而出,勇于担当,拯救国家于危难的人是英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人民利益而勇敢战斗的人是英雄;见义勇为,奋不顾身,挽救人民群众安全利益的人是英雄;爱岗敬业,为国为民,在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的人同样是英雄。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33岁,短暂的一生却处处透露着共产党人的璀璨光辉。他年轻气盛,始终兢兢业业,牢记组织重托和岗位责任,严格监督执纪执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把对党绝对忠诚体现到履职尽责上;他风华正茂,却甘愿埋头苦干,去最偏远艰苦的地区工作也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他肉体凡胎,却毅然在台风肆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遇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英勇无惧、挺身而出,抢险救援、奋不顾身,“这个地方危险,赶快离开!”这是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他,就是李夏。

作为一名普通的纪检监察干部,李夏同志责不避重、事不避难,敢于较真碰硬,铁面执纪执法,以实际行动书写纪检监察干部的职业操守和使命担当;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李夏同志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以不怕吃苦、勇敢无畏的优良作风展现共产党员“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的为民情怀。

李夏用他年仅33岁的生命诠释了“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共产党人看来,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不是因为英雄做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是因为英雄自始至终坚定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时刻将国家和人民放在第一位。

战争年代的英雄是光辉而伟大的。战场厮杀、枪口搏命,“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豪情非凡人所能及。“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英雄,何其难得!

如今我们置身和平,宁静的时光拂平了记忆中的伤痕,也掩盖了很多人看不见的黑暗。于是,有人开始把祭奠英雄、缅怀英烈仅仅当成是一种形式;有人忙着享受物质文化成果而忘了背后凝结的艰辛;更有甚者开始恶搞英雄、诋毁英雄,把歪曲史实视为娱乐。曾有句话感动无数人:“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从未止息,英雄,从没有真正远离。

新时代的英雄,大多是平凡的,他们不是高高在上,不是收录在教材中的传奇故事,他们也不是身穿披风、无所不能的无敌超人,但是每当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的身边总会涌现出为他人设身处地,用自己一生的光辉感染身边人、温暖一座城的平凡英雄。

拥有五千年光辉历史的中华文明不缺英雄,走过70年风风雨雨的新中国不缺英雄,正是无数个像李夏同志一样的英雄用自己的脊梁挑起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民族的传承之火代代相传。

致敬英雄,我们心怀不舍;致敬英雄,我们充满敬仰;致敬英雄,我们继续前行。

分享
技术支持:安徽子牙信息技术有限公司(http://www.yeecm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