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及全体党员干部中展开,在单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也加紧学习节奏,利用国庆假期拜读了《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及《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反复琢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深切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在反思中找差距,在领悟中求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奋斗岁月震撼了我的灵魂,他“在艰苦中奋斗、在奋斗中成长”的闪光足迹在感染我的同时也敲打着我,比起当时的艰苦条件,现在的我们拥有太多。当下在工作中该拿出什么样的意志,展现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习近平总书记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顽强意志。总书记作为知青刚到陕北时,他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不仅承担着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且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个中艰辛难以想象。然而残酷的现实没有让他消沉,反而让他更加坚强,冬天赤脚打井、两手血泡抬夯筑坝、维修沼气池喷满一身粪液……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都干。即使入党申请写了10次,依然对党忠诚、毫不动摇,在困境中实现精神升华,在逆境中突破自我成长——坚定了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信仰。不同年代,吃苦的含义不一样。我们现在虽然不能感受当初“上山下乡”的艰苦,但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苦气息”“泥滋味”,甚至前路会艰难险阻、荆棘密布,那时,我们就要像总书记那样坚毅刚强,那样迎难而上,那样百折不挠。
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进取精神。总书记当初插队,带了两箱子、全是书,他白天劳作挤时间看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如饥似渴地学习到深夜,他千方百计收集各类书籍,曾经步行30里只为借一本心仪的书,用梁家河村民的话说:“近平读书有‘书瘾’。”他不仅爱读书,而且善读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当时相比“否泰如天地”,但学习却多流于表面,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学习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须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要像总书记那样奋力学、用心悟,不断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根基。
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为了人民幸福里,办好实事每一桩”的爱民情怀。2015年2月13日,总书记回到梁家河看望乡亲们时,深情地说:“当时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我要从政,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40多年过去了,从农村大队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无论在何种岗位,他始终心系人民、情牵百姓,因为他早已在中国大地播种了初心的种子,在自己心田植根了爱民的信仰。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几乎走遍了我国最贫困的地区,用脚步去丈量每一寸贫瘠的土地,躬身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守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正如梁家河村民所说,“无论近平当年是我们村的支部书记,还是现在全党的总书记,他的心一直都在我们老百姓中间。”我们要像总书记那样,只有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把百姓的疾苦系在脑海,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起点,前行中才能释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强大力量。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总书记这一当代中国党性最强、觉悟最高的领袖人物,是我们新时代最好的学习榜样;他的中国特色“党性修炼之道”是教会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佳示范。我们要坚定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四个服从”融入到血液、落实到行动、体现到本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智慧和力量,奉献青春与热血!
分享